为进一步提升乡镇纪委监督执纪能力,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以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为抓手,围绕队伍建设、工作规范、监督成效、案件查办和能力建设,紧盯乡镇纪委薄弱环节,以“五个一”举措靶向发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切实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选优配强“一班人”,强化队伍建设。化隆县纪委监委常态化向县委汇报工作进展和突出问题,凝聚合力推动解决乡镇纪委力量薄弱等问题。优先考虑配齐配强乡镇纪委书记,全县乡镇纪委推行“纪委书记+纪检监察专干+兼职纪检委员”的班子配置。今年以来从乡镇领导班子中交流乡镇纪委书记3名,调整任职时间较长的乡镇纪委书记5名,从纪检监察干部中提拔任用乡镇纪委书记2名。目前,全县17个乡镇配齐了乡镇纪委书记、1万人以上乡镇配齐纪检监察专干2名、1万人以下乡镇配齐纪检监察专干1名,各乡镇均有纪检委员,保障了乡镇纪委工作力量。
统筹部署“一标准”,强化工作规范。聚焦“三化”建设工作落实,围绕乡镇纪委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和工作台账,完善了《乡镇纪委委员工作职责》《乡镇纪委书记工作职责》《化隆县乡镇纪委书记(监察专员)管理制度》等5项制度,
细化了《全县乡镇纪委“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任务清单》《全县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任务清单》,明确工作任务。常态化围绕信访、案管、党风政风监督工作落实情况深入乡镇纪委开展指导督促,举办乡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观摩会和乡镇纪委党风廉政建设、集中整治和“三化”建设工作资料的监督监察和资料审核。同时,8个乡镇纪委书记在县纪委常委会上做工作汇报,各常委以点评的方式指出问题、提出建议。
集中整治“一盘棋”,强化监督成效。发挥“室组乡”片区协作监督作用,以片区模式推动集中整治工作落实。督促全县中小学77个食堂实现热餐供应,整改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172个,排查整改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问题30个,督促完善殡葬领域制度机制6项,发放节地生态安葬奖补资金18.6万元,基本服务费2.62万元,追缴违规发放养老资金21.07万元,追回违规使用医保基金88.67万元,查摆整改基础教育公平方面问题22个,动员上缴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资金417人51.88万元,打通不动产登记难办证通道已办理308户,解决农民工欠薪851.30万元,追回违规发放社保基金资金23人23.02万元,追缴违规领取的低保金5.7万元。今年以来,受理处置集中整治问题线索450件,办结233件,立案12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7人,组织处理74人,采取留置措施3人,通过办案挽回经济损失192.228万元。
联动作战“一根轴”,强化案件查办。化隆县纪委监委健全常委“包片”机制,加强对各乡镇纪委的工作指导,优化调整5个“室组乡”协作片区,配合组建“1+1”办案小组,在实践中发挥“传帮带”“一对一”“多对一”的实战实训作用,带动17个乡镇纪委培养办案骨干30名,1名乡镇纪委书记参加“留置案”查办工作,推动乡镇纪委办案工作。明确措施使用操作规程,对乡镇纪委开展文书规范使用的监督检查,对41件乡镇纪委立案件完成乡案县审和质量评查,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今年以来乡镇纪委立案47件,办结38件,运用片区协作办案48件。
教育培训“一张网”,强化能力建设。举办全县纪检监察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覆盖全县17个乡镇纪委书记和23名纪检监察专干。选派乡镇纪委书记18人次参加3批次省市纪委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每两周组织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开展集中学习例会,学习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开展“纪检监察干部上台讲业务”、调度各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集中学习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相关规定,利用执纪审查会、重大案件分析研判会和案件查办工作调度会,围绕信访、案管、审理以及办案安全、证据固定等方面强化培训,促进干部能力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