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扎实推动瞿昙镇乐化高速公路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纪委监委深入瞿昙镇实地调研工作开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现场指导、协调各方力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化解乐化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历史遗留问题。
为摸清瞿昙镇乐化高速公路历史遗留问题,乐都区纪委监委要求瞿昙镇党委政府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按照不回避、不遮掩、不留盲区的原则,对全镇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拉网式筛查,做到“应排尽排”,全面摸排梳理水渠修复、道路修建、耕地恢复、征地补偿款发放等9个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77件,涉及沿线13个行政村。联点领导乐都区相关负责同志与瞿昙镇党委政府、乐化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部及相关村“两委”成员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问题解决方案2次,听取进展情况汇报2次,实地走访调研2次,进一步压实瞿昙镇党委政府和乐化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部双方责任,督促瞿昙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辖区站所负责人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密切协作配合,为问题化解提供坚实组织保障,建立并滚动更新工作台账,主动对接、定期调度、压茬推进,切实做到乐化高速历史遗留问题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不断刷新化解“进度条”。
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法依规的原则,督促瞿昙镇党委政府对因乐化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导致的水渠垮塌、水管破裂、征地补偿款未发放、耕地无法耕种、交通道路损坏等问题进行分类施治,逐一明确涉及村社和损毁程度;积极对接水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行业部门,为管道选材、路面铺设、路基夯实、耕地恢复等问题的造价预估、建设内容及标准提供专业力量;同时充分依靠调解、诉讼等程序,锁定争议焦点,邀请涉及方进行多轮协商,寻求问题化解最优方案,保障群众利益最大化。截至目前,已化解乐化高速公路历史遗留问题28件,累计维修铺设水管、U型槽等水利设施1.2千米,安装堵水口闸门21个,完成道路硬化5.1公里,恢复耕地27.8亩,为群众发放征地拆迁补偿款225余万元,化解成果惠及沿线行政村12个,农户166户。
在乐化高速公路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中,瞿昙镇党委政府、乐化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部、相关村“两委”成员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放在问题化解的首位,践行三个“坚持”,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扎实到位。坚持实事求是,聚焦调查研究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既充分考虑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不回避正当诉求,又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依托相关领域职能部门专业意见,充分发挥基层协调优势,主动搭建平台,督促并引导乐化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部与相关村组织积极协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项目历史背景和现实困难,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源头治理与长效机制相结合,在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确保不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坚持行而不辍、履践致远,以“钉钉子”精神积极谋划、分解任务、强化责任担当,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瞿昙镇乐化高速公路历史遗留问题“减仓清仓”,切实维护群众正当利益,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