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第19届FIRST青年电影展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大银幕的艺术再一次穿越时空来到这座高原城市。见证电影力量、传递电影魅力,西宁的夜晚充满着光影活力。
夏日的唐道锅庄广场,傍晚时分就坐满了人。天色渐沉,银幕亮起,露天放映正式开始。来自北京的影迷张女士是第三次来西宁参加影展。“第一次来就爱上了这里的氛围。”她说,夏天的西宁成了电影爱好者的聚集地,可以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FIRST青年电影展2011年落户西宁,其创始初衷是持续发现、推选青年电影人首作及早期电影作品,激发青年人的创作勇气和艺术自信。本届影展为期9天,设置主竞赛单元、“FIRST FRAME她的一帧”单元等多个板块,涵盖开闭幕片展映、露天放映、创投会、训练营等活动。
露天放映作为影展的固定环节已持续举办8年。“夏天看露天电影是我们这代人的儿时记忆。”50岁的市民李晓平和家人坐在广场外围台阶的第二排,离播放电影还有些时候,周围好几层台阶上已经坐了不少观众。他望着不远处的年轻人笑着说:“他们聊艺术、追梦想,我们看老片、找回忆,各有各的滋味。”

晚上8点多,影展荣誉主席、导演谢飞的电影《湘女萧萧》开始放映,老电影与周围流光溢彩的现代商圈相映成趣。广场上,观众静静地沉浸在剧情里;广场外,有人拿着刚买的烤串穿过人群,凉爽的晚风带着食物的香气拂过每一个人。
影展创始人宋文介绍,锅庄广场自2018年起已连续8年作为露天放映的举办地,平均每年吸纳观众150万人次,成为西宁的夏天不可或缺的城市文化景观。“我们和西宁是互相成就的。这座城市的包容让影展保持纯粹,影展也给西宁带来了不一样的夏夜。影展期间从影城到商场,全是讨论电影的年轻人。”
青年电影制片人吕航与张蒲中天联合制片的长片《梦的拜访》,入围本届影展主竞赛单元。张蒲中天从大四加入影展志愿者团队,到读研期间参加训练营,再到带着项目征战创投会并拿到首笔启动资金,一路与影展共成长。“影展对年轻创作者很友好,很多人都是从西宁迈出第一步的。” 他说。
谢飞说:“FIRST青年电影展不问出身、履历,只为那些敢于用镜头直面时代的年轻人存档留影。”
夜幕降临,唐道商圈内一家烧烤店店长张小可正忙着迎来送往,店门口从影展开幕起每晚都排着长队。“平时日均营业额约3万,影展期间能涨到4万至5万。”他边招待客人边说,“外地影迷和本地人都有,晚上10点后更热闹,街上满是聊电影的人。”
本届影展评委会主席、法国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对西宁宜人的气候和观众的热情印象深刻。她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重视年轻人的影展”,并寄语青年创作者“对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清晰愿景,并坚持下去”。

近年来,西宁市作为甘青大环线上的重要起点,正从传统的进藏中转站,转型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随着游客从传统观光转向深度文化体验,青海文旅部门持续丰富产品供给,拓展旅行体验。
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张海霞表示,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已成为城市文旅的重要名片。“当银幕照亮古城的夜晚,带来的不仅是客流量,更是让旅行从观光打卡变成沉浸式的生活体验。”张海霞说。
策划:李欢
记者:白玛央措、李宁
视频制作:李毓轩、白玛央措
视频素材来源:西宁市广播电视台
海报制作:白玛央措
新华社国内部、青海分社联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