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黄河岸畔天高云阔、山河壮美。7月18日上午,炎炎烈日下,第二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在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新区火热开幕。本次比赛声势浩大,31个省(区、市)的86支代表队、320名参赛选手,满怀信心地步入赛场,一场集味觉、视觉于一体的感官盛宴大幕就此拉开。
中午时分,烈日炙烤着大地,广场中央圆圈形的赛场内,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如火如荼地展开。
选手们纷纷亮出拿手绝活——面剂子在一双双巧手下变换着形态,六种粗细不一的面条在空中飞舞,浓郁的牛肉汤味香飘四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青海拉面陆续端上了裁判桌。
选手们或基本功扎实、或有秘制汤料、或品相出众、或别出心裁。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裁判员严谨有序、公平公正,在一根根面条的质感中,在一口口浓郁的汤汁中,在一碗碗美味的佳肴里,品味青海拉面的无限可能。
首次受邀参加大赛的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会长杜西锋是大赛的裁判长,经过两天的观察和感受,他由衷地赞叹:“一个地方美食能发展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很不容易,老百姓还能参与其中享受发展成果。我从大赛的筹备等各个环节,看到了各级政府对拉面产业发展的重视,也参观了化隆县拉面产业园和大数据中心,青海拉面未来可期。”
杜西锋介绍,这次大赛由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组成,实际操作设置手工拉面基本功、拉面调汤、拉面成品、创新拉面四个项目。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加入的创新拉面项目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他说,拉面产业要走深走实走远,还得不断挖掘潜力,不断适应社会发展。
说话间,来自上海代表团的参赛选手端上了创新研发的“上海三件套创意凉面”,引得裁判们的注意。盘中盛着用火龙果汁调成的紫色面条和菠菜汁调成的绿色面条,旁边有用青笋、黄瓜、紫洋葱雕刻的“上海三件套”(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点缀,别具新意。
上海兰承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马舍木斯高兴地介绍:“我们在上海有15家直营店,经过多年发展,将青海拉面与上海口味融合,受到上海人的喜爱。这次参加大赛除了要向同行学习技艺,也要展示我们在上海的青海人对拉面的热爱。”
比赛现场,像马舍木斯一样,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抱着宣传自己拉面品牌和学习心态的选手比比皆是。
在河北、广西、天津等省市开了6年拉面店的马由努四,今年是第二次参加比赛。拉面不仅是他发家致富的密钥,还是他引以为豪的本领。
虽然去年拿了金奖(第一名),但他说今年的比赛热情比成绩更重要:“大赛的规格一年比一年高,今年多了很多品牌店的选手,竞争压力大,但我还是特意关了店来参赛,就是希望通过参加比赛,为宣传青海、宣传青海拉面作出我们拉面人的小小贡献。”
从2019年青海举办首届拉面行业技能竞赛,到2023年首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落地海东,如今,第二届全国拉面技能大赛接续举办,标志着青海拉面从“家常便饭”到“地方美味”再到“全球佳肴”的传奇旅程。
这一碗独具匠心的热汤拉面,如今已是河湟地区的“富民产业”,是大美青海连接各地的“文化纽带”,是青海人创造幸福生活的“黄金碗”,更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
通过比赛,一代代行业精英、一个个拿手绝活汇聚海东,藏在拉面中的真功夫、新创意,将通过指尖、舌尖,流淌在高原大地,经匠心传承,描绘拉面产业的“大未来”。(记者 牛玉娇 陈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