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帮实扶为乡村“住”入更多可能-新华网
新闻
2025 07/17 09:30:10
来源:青海日报

真帮实扶为乡村“住”入更多可能

字体:

  “青年集市招摊主啦!”7月3日,共青团西宁市湟中区委发布一则招募:“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定点帮扶支持、精心打造5个‘青年集市’示范点,融合露营基地、非遗展示、农特产品等元素,构建‘文旅+商业+体验’的乡村新业态。这里不仅是创业的舞台,更是展现青春风采、激活乡村经济的热土……”

  招募发出的第一天,就有20余人报名。湟中区团委副书记侯宜晨说:“青年集市除童梦乐园外,露营点位重点面向贾尔藏村、苏尔吉村等传统村落,16岁及以上的本村或临近村未就业青年、有兼职意向人群、有才艺青年都可以报名。”

  住房城乡建设部定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在湟中区已经扩展到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全领域。面对新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挂职干部,西宁市湟中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杨波说:“我们不仅要真金白银地帮,更要专注内生动力的扶!”

  如何扶?按照住建部“1+1+1”“组团式”帮扶的思路,湟中住建部定点帮扶工作一方面充分发挥部帮扶办公室的统筹协调、部机关的政策资源优势、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优势、行业协会的社会动员优势和资金市场优势,并将优质资源请上高原、请进湟中;另一方面专注于挖掘本地人才资源,让他们为湟中的乡村注入更多可能、带来更多希望。

  文旅资源作为湟中的优势资源,还有哪些群体的力量没有被激发出来?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室主任董红梅带领帮扶干部到福建、湖南等地学习的过程中,杨波学习屏南经验,将目光锁定在青年群体和创业集市项目上。

  “2021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通过定点帮扶工作帮助湟中投入及协调引进项目资金达12亿余元,搭建两个平台、实施三项健康帮扶、推动四项非遗传承、开展五个支部共建、打造六个特色示范村、培育七个特色产业、贡献八个点的税收、守护九个传统村落。”杨波说:“但这其中,青年力量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明显。此次‘青年集市’瞄准这一群体,希望用青年天马行空的创意和紧跟潮流的市场敏锐度,希望让青春风暴走进传统村落,让青春力量助力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点燃高原乡村的发展热情。”

  如果说“青年集市”的打造是要用青年的力量给乡村一点“震撼”,那么苏尔吉村的发展就是交出的一张“震撼”答卷。

  苏尔吉村长期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是西宁的“明星乡村”。2021年,苏尔吉村成为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党支部共建村。面对这样一个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的村落,杨波希望通过帮扶工作,让这里“锦上添花”。

  2024年开始,苏尔吉村开始尝试小面积试种植菊花,产值十分可观。今年,村里的菊花种植面积扩大到0.33公顷(5亩)。村党支部书记苏宝明信心满满地说:“我们正在申请有机认证,设计产品包装。光种不行,我们还准备对生产的菊花烘干处理,既延长保存期又增加产品附加值……”

  与苏宝明一同站在菊花田中,杨波说:“我们在苏尔吉打造以传统村落、蔬菜种植为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就是要告诉乡亲们,要有创新发展的想法、敢闯敢拼的勇气、奋发有为的激情。我们的蔬菜种植产业基础好,但发展更要多元化,菊花种植就是一次十分有益的尝试。”

  如果说给苏尔吉村“锦上添花”难的是添什么花,那么如何开展城市体检就是破题式的“雪中送炭”,难在如何送炭。

  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创新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效果、巩固提升的工作路径。

  湟中区的城市体检该如何做?住房城乡建设部定点帮扶工作能够提供哪些助力?

  智力资源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定点帮扶的最大优势。在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赴湟中无偿帮助开展2025年城市体检工作。对于这项工作,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往往会收取百万元以上设计费,这一无偿帮扶,又为湟中区“省了一笔”。

  城市体检工作启动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派出精兵强将的专业队伍,与住建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文旅局等单位开展多轮次座谈,深入镇街、社区、小区和村庄实地调研和访谈,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技术规范全面采集了城区、街区、社区、小区4个维度70项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标国家标准和先进城市,全面、准确查找城市在住房、小区、街区、城区等多个维度存在的问题,既包括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也包括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

  “本次城市体检将有效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杨波说:“像这样的智力帮扶,留下的不仅是一项工作成绩,更是发展的思路与理念,让这些成果可以在湟中的发展中持续‘发光发热’,为湟中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记者 贾 泓)

【纠错】 【责任编辑:鱼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