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漫山乡绽新居-新华网
新闻
2025 05/14 09:14:29
来源:青海日报

春漫山乡绽新居

字体:

  四月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梨花与桃李争艳,春意漫卷山乡。

  4月17日晨光中,在民和县避险搬迁安置点滨河花园小区的柏油路上,56岁的宫春香手握竹帚,扫帚划过地面形成流畅的圆弧线。这是她在安置点担任保洁员的第七个月,也是告别黄池村老屋的第二百一十个日夜。

  宫春香是民和县巴州镇黄池村人,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宫春香家被监测为山体滑坡危险户,他们和其余22个乡镇的共1030户、五千余名村民一起,被安置到了如今的民和县滨河花园小区。

  “你看这盆花,是从山上老房子带过来的。”宫春香擦拭着客厅窗台,盆栽在春日暖阳下折射出耀眼的光泽。她的手指抚过崭新的布艺沙发,目光却穿过玻璃窗,望向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

  那里,是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遥远的黄池村地处山顶,从县城去村子要翻两座大山,因为是山区,庄稼收成全看“老天爷心情”,因为路不好,村民们种的粮食运不出去,一年到头也没啥收入,上学、就医、务工都是村民心头“过不去的坎”。

  宫春香口中的黄池村像是云端的孤岛,买菜要翻山越岭,看病要到处找车,孩子读书小小年纪就得住校,暴雨时常冲垮道路,屋顶也时常漏雨,家家户户备着接雨水的桶。

  宫春香说:“盖的那几间房子,全是夫妻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心血。”

  2023年冬天,地动山摇,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后,黄池村划定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村,这次,宫春香和丈夫商量后,决定依托政府搬迁政策,走出这座大山。

  同一年,新民乡下山村人李树茂的儿子儿媳,正为孩子上学的事情暗自打算。

  “要不我们贷款在民和县城买个房,孩子上学近一点,我还能找份工作,家里的地先流转出去,你也可以安心跑车,不用在春耕秋收两头跑。”儿媳张八兄说出了心里话。

  没等儿子开口,李树茂说:“搬,以前条件差,供不起你们读书,现在条件好了,有着避险搬迁的好政策,政府还有15万元补贴,这时候不搬啥时候搬。”

  面对孩子上学的问题,68岁的李树茂再也不会像多年前那样忧思发愁。

  “下山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年轻的时候打工很不方便,家里的吃喝全靠我一个人支撑,一边要想尽办法赚钱,一边还要种地,条件不好,供不起4个孩子上学,真的很难。”

  说起以前的生活,李树茂的眼角不时泛起泪光。

  年轻时,李树茂除了种地,就到处搞副业,到县城工厂背铁块,各种苦活累活他都干过,就为了熬过苦日子,李树茂清晰地记得,1997年那年,他用辛苦存起来的钱盖了三间松木房,彼时他已是不惑之年。

  李树茂说:“以前一下雨就提心吊胆,大雨还下塌过我的两间房子,后来一下雨一家人就住在帐篷里,那时候就在想,这种日子啥时候是个头。”

  避险搬迁政策对宫春香和李树茂来说是最好的安排,用李树茂的话来说,避险搬迁让“山里人进城了”。

  2024年国庆节,宫春香一家告别黄池村,搬进了漂亮舒适的三居室,还隆重地举办了乔迁喜宴,没过多久,宫春香就在小区找到了保洁员的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照看孙子,过得很充实。

  2025年1月,李树茂一家也喜迁新居,进城上楼后,生活条件改善了,除了照看孙子,老两口时不时下楼健身散步,神清气爽,儿媳张八兄也成了小区物业客服一员,小日子过得安稳且幸福。

  此刻,暖阳下宫春香家窗明几净,阳台上摆满了各式盆栽,另一个单元楼里,李树茂在典雅温馨的新家里,和妻子、外孙谈天说地,李树茂笑着说: “从来没想过还能进城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张八兄为公婆倒上了一杯热茶,说:“能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是你们二老的福气,好日子还在后头呢!”(记者 牛玉娇 李庆玲)

【纠错】 【责任编辑:鱼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