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到处都是春天的消息。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一处培训基地,互助互相家政集团有限公司护理部主管李卓满措笑意盈盈地将一张张合格证发放到学员手中。在场的护工阿姨们满面春风合影留念,手捧的证书像一双双张开的翅膀,邀请她们进入家政行业新天地。

今年40岁的李卓满措出生在互助县高寨街道西庄村,初中毕业后就因家贫放弃了读书。“打工赚钱,补贴家用,餐饮、装修、保洁……能找的工作都干过了。”李卓满措回忆说,缺技能没有底气,打零工收入有限,直到2020年被老乡带去北京当护工,才算找到了方向。
在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学习做护工的两年里,李卓满措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凌晨6点起床背护理知识,深夜12点还练习翻身、拍背。”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她废寝忘食,双脚几乎没有踏出医院一步,凭着一股子“出来了就不能空手回去”的决心坚持着,以护工培训班第一名的成绩圆满结业。
“第一名”出自结茧的双手,也源于“把病人当亲人”的心态。“每一个申请护工的订单背后,都是需要帮助的患者和家属,做护工就要将心比心。”去年夏天,李卓满措接手了一名阿尔茨海默病后期的95岁老人,老人头脑不清醒时会情绪失控、拳打脚踢。“心力交瘁,一夜间长出许多白发”,但还是耐下心来做好排痰、擦身等日常护理。
一次,她忍着被打痛的腿扶老人排痰时,突然清醒的老人说“小李,谢谢你,我要请你吃北京烤鸭,烤全羊……”,她瞬间红了眼眶,“善良付出总会被看见。”李卓满措说。

互助土族自治县人口超40万,其中有四分之一是需要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2022年7月,李卓满措从北京回到家乡,加入了当地为乡村振兴、促进就业成立的互助互相家政集团有限公司。
参赛获奖、带队管理、优化服务,还身兼护工班的培训导师……李卓满措三年间培训出3000多名学员,仅在青海各大医院签约服务的团队就有100多人,满意度评价达98%。
新一期培训班的情景模拟现场,李卓满措在病床前示范动作,护理程序一丝不苟,不时穿插方言讲解,围成一圈的学员们频频点头,“护工工作不是单打独斗,200斤的病人要翻身,一个人咬碎牙也搬不动呀,两三个人都来搭把手,难题就迎刃而解,这就是团队的意义。”
带领团队创新护理模式,让专业护工与普通护工组队实现病情观察与生活照护的深度融合;与集团多个培训导师共同参与制定《0~3岁婴幼儿居家照护服务规范》等两项国家标准;鼓励家乡“围着锅台转”的女性“走出去”,告诉她们同样的辛苦换个舞台就能得到收入和尊重……2024年,李卓满措获得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章,当选青海省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她的经历甚至影响了一大批长期生活在偏远牧区的女性。

“半辈子过去了,才知道自己挣钱的感觉。跟着李老师做护工整两年了,现在每月有8000块收入。”互助籍护工宋凤清说。
在高原的大山深沟里见过自己,也在城市的医院里见过天地,互助护工们以身上的蓝色工服为傲。越来越多的“李卓满措们”用勇气和技能丈量生命的宽度,用实际行动证明:“护工服务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用专业守护生命尊严,用双手托起幸福生活。”(记者王大千、白玛央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