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观摩促提升 抓落实强质效 青海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筑牢平安根基-新华网
新闻
2024 05/10 09:56:03
来源:法制日报

以观摩促提升 抓落实强质效 青海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筑牢平安根基

字体:

  4月28日,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推进会召开。上午,与会人员赴西宁市、海东市实地观摩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做法。下午召开全省基层社会治理推进会议,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发森讲话,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宏亚主持。会上,省司法厅厅长贾小煜解读了《关于在全省开展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综合功能优化提升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各市州及部分市县作经验交流。

  会议要求,以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新部署新要求为引领,深入实施全省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提升三年行动,充分发挥“中央处理器”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推进源头防范刑事案件责任落实,有效提高风险隐患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现场观摩各具特色

  群众利用微信扫码登录小程序就地上报矛盾纠纷,平台实时将信息推送给附近的调解员,调解员“接单”后赶往现场进行上门处置。

  来到西宁市城西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墙上电子大屏吸引了记者注意。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中心的数据平台,通过具体数据及图表形式动态展示矛盾纠纷的数量及趋势,其中的“矛盾上报110”程序让群众化解纠纷像用手机打车那么方便。

  该中心整合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七大中心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了诸多亮点,除了“矛盾上报110”程序,还配备“手语翻译平台”,为听障人士提供无障碍沟通服务;设置以色彩搭配缓解来访群众情绪的心理疏导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建立视频调解室,实现线上调解……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整合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劳动仲裁委员会“五心一委”资源力量,布建8个服务窗口,设立9个功能科室,统筹组织各镇街各部门集中攻坚化解疑难复杂事项,并且明确业务范围、健全工作规则、完善管理制度,提升了规范化建设水平。

  在互助县威远镇北街社区,记者了解到,该社区形成了党建引领“六微治理+四单共建”社区治理体系(即“组建微体系、推行微服务、抓好微治理、做好微实践、实施微积分、打造微品牌”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接单’、居民‘评单’”),近3年来,实现群访事件“零发生”、重大矛盾纠纷“零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重大治安案件“零发生”。

  以“网格+信访”模式,开展“无事问好有事说事”敲门行动,发挥网格员优势,推动问题排查前置;以“调解员+网格员”“调解员+红袖标”双重身份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前置;以群众“点题”、社区“领单”、街道“派单”,并通过暖心帮扶、节日慰问等,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城西区西关大街街道办事处积极回应群众所需所盼,优化服务供给深化基层治理。

  交流发言干货满满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新甘四省区交会中心地带,是稳疆固藏的战略要地,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油气管线、铁路公路点多线长,工矿企业多,基层社会治理中面临主体多元、类型多样的难题。为此,海西州念好“建、防、治”“三字经”,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海西州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法委书记高永红介绍,海西州先后与省内外接壤、毗邻地区签订一系列共建协议,健全完善协作机制,提升跨区域社会治理效能;州、县、乡村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全部实体化运行,多项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打造了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三联一巡一站一中心”、都兰县枸杞采摘季流动人口“候鸟式服务”等特色品牌典型经验。同时,强化源头防控、治安防控和科技防控,进一步筑牢了基层社会治理防线。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特别是在农村牧区加强“网格长+党员、护林员、草管员、网格员+村警+民兵”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在城市社区加强“网格长+党员、网格员+社区民警”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今年以来,3376名专兼职网格员共采办综治事务5627件,提供便民服务同比增长244.17%。

  在推进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中,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将“五大中心”与县政务服务中心、县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一体建设,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和纠纷化解成效。同时,法院、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常驻,53家成员单位随叫随驻参与调解,其中法院诉前调解团队整建制入驻。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则以“常驻+轮驻+随驻+聘驻”4种模式驻点开展日常工作,组建1个市级和11个乡镇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横向建立“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多部门联动机制,纵向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实现了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

  三年行动优化提升

  去年以来,青海大力推进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五大中心”资源整合,推动市、县、乡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全部挂牌运行,形成一个能办事、办成事的“中央处理器”,实现群众化解纠纷“只进一扇门、只对一个窗、一次办成事”,提升了基层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释放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在此基础上,为实现由“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转变,青海省委平安办决定在全省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按照《指导意见》,将通过一年打基础、两年提质效、三年创品牌,实现三级中心硬件设施齐全、人员合理配置、服务供给优质、管理制度健全,构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多元联动、整体智治的治理新格局。

  《指导意见》明确了各级职责,市州级中心主要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县区级和乡镇级中心主要发挥“一站式”化解职责;确定了规范组织架构、畅通化解渠道、健全协同机制3项任务;提出了3项工作要求。并对制度机制、人员队伍、服务流程以及三级中心规范化建设率制定了具体指标。

  “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为切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会议书面印发了《关于学习推广预防化解“拉面人”外出就业纠纷工作法全力提升外出务工人员跨域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的方案》等5个方案,向全省推广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的3个典型经验做法、祁连县阿柔乡“千岗万哨”基层治理工作法、大通县多林镇下浪加村全链条反电诈工作法,推动将一地“盆景”上升为全域“风景”,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新路。

  记者注意到,每个方案都从认识学习推广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学习借鉴经验做法、压实工作责任确保落地见效三方面进行要求,明确了牵头、配合部门,描绘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可操作性很强。

  蓝图已经绘就,使命催人奋进。青海将持续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建设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以扎扎实实的治理成效,不断筑牢平安青海建设基层网底,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记者 徐鹏)

【纠错】 【责任编辑:鱼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