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铺底,绘就美丽画卷——高质量发展区域调研行·黄南篇(下)-新华网
新闻
2024 04/19 09:26:47
来源:青海日报

以“文”铺底,绘就美丽画卷——高质量发展区域调研行·黄南篇(下)

字体:

黄河边上的民宿。记者 洪玉杰 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

  黄南藏族自治州作为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富集地区,“文”字的一点、一横、一撇、一捺处处渗透在金色谷地,草山良川隆务河、流连旖旎麦秀林,碧水丹山坎布拉,千山环绕,万木飘香,热贡文化融合了藏族和其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

  以文兴业,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进同仁市隆务镇仁俊院,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极具藏式风格的建筑,四方的院子笼罩在略显灼热的阳光中,已经绿意冒尖的树枝在春风里摇摆,一段厚重悠久的历史凝固在眼前的时光里。仁俊院的主人夏吾角是热贡艺术国家级传承人,也是国内最负盛名的唐卡大师之一。

  热贡,藏语意为“金色的河谷”。热贡艺术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门类繁多,包括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作品造型准确生动,工笔精细绝美,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以唐卡为例,在“神笔坊”,每一位“匠人”手持画笔,聚精会神,打线、勾图、上色、划线……每一步都倍加仔细,唐卡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种表情、每一朵花朵,都在他们的精致手艺中变得具有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众所周知,唐卡作品十分珍贵,追究原因,绘制时所需要的颜料为纯天然玛瑙、朱砂、金粉等物料,颜料没有成品,再通过精心调制,一般情况下,光磨颜料就需要少则一周,多则一月的时间创作一幅完整的唐卡,单人得花近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

  从原先的地域名称,到如今的文化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同仁有近4.2万人以热贡艺术创作为“生计”,他们既是心思缜密,耐得住寂寞的艺人,也是精明能干的生意人,用绘制唐卡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在这个“家家有画室,人人是艺人”的高原县城,有很大一部分人从事唐卡艺术品加工制作,在一个个普通的院落里,一双双勤劳的双手,用一支支画笔让唐卡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不可估量的艺术瑰宝。

  如今,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贡艺术,已经成为青海和世界对话的文化桥梁,当地党委政府在保护中充分考虑到其民族性和地域性,正在探索一条科学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以文促旅,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以青海湖为中心,东南望,你会发现明熹宗题匾“西域圣境”,黄南,当你走进它的视线,恰似一波又一波的绚烂色彩冲击着你的双瞳,犹如一缕又一缕扑面清风令你沐浴无尽的惬意。

  依托黄南一号风景大道,构建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东南门户的“服务门厅”。黄南州优先集中培育“黄南一号风景大道”,布局以“西域胜境·神韵黄南”为主题的全域标识系统,在风景大道主干沿线建设具有黄南特色、市县文化元素的景观构筑物、观景平台、服务设施,推动道路沿线城镇、乡村风貌改造。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理坐标,但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文旅融合发展的坐标?尖扎给了我们新的答案。

  立足县域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利用与西宁、海南、海东、甘南、阿坝的旅游通道,全力打造昂拉乡德吉村、坎布拉镇直岗拉卡村、当顺乡古什当村、能科乡德欠村、康杨镇城上村等30个乡村旅游景点,把县域内的各旅游景点“串成线、联成片、形成圈”,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精心策划打造环尖扎至贵德乡村旅游精品游、黄河廊道精品两日游、红色寻根之旅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尖扎县旅游大环线、南部旅游环线和四条小环线等6条旅游环线,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齐全的旅游“打卡点”。

  推门望水、开门见山,白墙黛瓦、自然静谧,尖扎县来玉村“黄河第一村”民宿点呈现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并登上了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江南风格融合藏式风格,让这里总是一房难求,一饭难求,“小”民宿探索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当现代文明与历史遗存交汇于此,山水黄南的热贡六月会、藏戏汇演、民间“拉伊”、唐卡绘制、土族“於菟”、五彩神箭、蒙古族那达慕等一大批文化品牌,和扎毛古村、和日石刻、郭麻日古堡、热贡庄园、念青部落等一批特色鲜明、独具规模、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的特色旅游名镇名村,一时间成了让人向往的“诗和远方”,来到这里的人们,丝毫没有置身于秘境之中的踟蹰,目光中分明流露出一探究竟的激情。

  以文惠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黄南地区聚居着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以文化为纽带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繁荣民族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同仓,隆务河畔一座“夯土”建筑,里面展示着250多年前回族、汉族、撒拉族商户来隆务老街经商的九米唐卡《隆务九曲图》;用琉璃加工方法烧制出的《哈达石榴树》,还有与同仁“同”名,在《说文解字》中意为“合会”,在《墨子·经上》中意为“重体合类”的注解。

  “‘类同相感、声同则应’,只有同感,才能共鸣。”观看同仓宣传片,省委党校教授、同仓策展顾问专家索南旺杰介绍,体验馆里展示的唐卡、堆绣、泥塑、雕刻等丰富的非遗艺术作品,不仅多维呈现同仁各民族的非遗技艺和生活记忆,更像是宽厚的隆务河,自始至终贯穿着的这条民族团结的主线,给人一种高远而又亲切的感觉,潜移默化中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点点滴滴,共同吟唱着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回响,讲述发生在热贡大地上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不分你我、共同担当的故事。

  循着黄南的发展足迹,不难发现,黄南州把顶层设计和地方探索有机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出一条推动当地长治久安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的路径。

  立足黄南实际,以发展促团结,2023年黄南州完成民生支出77.2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1%以上;全力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1+5”配套文件,教育数字化、异地办班、“双减”成果得到巩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四馆一院一中心”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热贡文化旅游节、热贡六月会、尖扎县“五彩神箭”国际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泽库县游牧民俗文化旅游节、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那达慕”盛会等品牌文旅活动,融入民族团结元素,推动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黄南的高质量发展无时无刻不是围绕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的,大山大河的雄浑与多彩,热贡艺术的悠远与传承,多民族的质朴与浪漫都在这里一一体现。

  正如黄南州委书记朱战民所言,当下的黄南,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各族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更加美满、更加幸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真正成为黄南人民的生动写照。

  春到黄南,以文惠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和细腻,如潺潺溪水般连绵和涌动,民族团结进步和黄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张力无限延展,从而使黄南这座高原古城不断释放着惊喜和感动。(记者 洪玉杰)

【纠错】 【责任编辑:卡娅梅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