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村抱团”发展 产业新风扑面-新华网
新闻
2024 04/12 09:03:38
来源:青海日报

“多村抱团”发展 产业新风扑面

字体:

修剪樱桃树枝。记者 陈俊 通讯员 刘贵发

  “藏书记,我们乡的村集体经济办得红红火火,而且每年还有分红,村民在家门口钱挣,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啊!”

  “党员干部就是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为民服务的具体事务中检验初心使命,在创新产业发展新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4月8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蒋家村村民蒋国昌和乡党委书记藏仁尚的对话,解开了“多村抱团”发展、产业新风扑面背后的密码。

  蒋家村与哈拉直沟乡政府毗邻而居,全村215户871人,由于人口少、可建设用地少、耕地面积少、大型种养殖产业项目发展困难等瓶颈,产业发展受到诸多制约,而类似这样的村在这个乡并非个例。

  那么,究竟什么是其他乡镇少或者没有,而哈拉直沟乡有而且能发展起来的产业,成为摆在乡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摆在藏仁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引领行动。2023年年初,哈拉直沟乡党委政府详细分析辖区内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发展特点,在前期充分调研市场、土地规划、问计于民的基础上,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整合资源、资金、项目、土地、人才等发展要素,充分利用每村50万元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推动形成蒋家、费家、师家、里外台、毛荷堡、新庄6个村组建谷物加工厂,魏家堡、尚家、孙家、蔡家、盐昌、杏元6个村组建杏元蔬菜大棚种植。

  于是,12个村的600万元资金协同发力,12个村分两组共同“抱团取暖”,化“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格局,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各村防御风险能力,带领全乡群众持续增收致富,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同时,两个组还分别成立青海禾田粮油有限责任公司、青海聚鲜生态蔬菜种植责任有限公司,通过股东大会、支委会、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推选出两名村党支部书记为董事长,并以“党建+村集体经济联合体”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规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确保集体利益权益不受侵害,凝聚起协同发展的合力。

  大产业带来大流量,产业红利惠及每个村民,2023年底,谷物加工厂年分红12万元、蔬菜温棚种植年分红6万元。

  “在党建引领下,我们的村集体经济真正实现了‘破零’,每年可以分红达到十万元以上,我们打算用这些钱修路、修沟渠、开展文化活动,群众生活环境变好了,文化生活丰富了,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也是群众所追求的。”蒋家村党支部书记蒋国佐说。

  师家村村民刘维德说:“得知我们有村集体经济分红的好消息,特别激动,感觉到扬眉吐气了,我们村也有了经济收入。像我们这样的小村能发展起来产业确实不容易,党的政策太好了!”

  据介绍,为使运营管理专业化、宣传市场化、运营规范化,不让投资“打水漂”,切实发挥资金杠杆撬动效果,追求利润最大化,哈拉直沟乡决定广泛筛选致富带头人来当产业发展“领头羊”。最终筛选出既是本乡人也是致富带头人、也有自己企业的新庄村村民陈世成来负责谷物加工厂。

  藏仁尚说,以“企业经营+村集体经济分红”产业发展模式,收购就近村民种植的冬小麦作为原材料,既增加了群众收入,又打响了冬小麦面粉品牌。通过粮油加工、菜油压榨等产业发展,既让群众实现就近务工、又能增加收益,可谓一举多得。

  “在县乡党委政府支持鼓励下,杏元村利用地理位置优势,通过土地租赁,建成了蔬菜种植大棚,将近60户农户在土地租赁上每年都有收益,村民的日子确实有盼头了。”杏元村党支部书记贺连生说。

  贺连生所言不虚。4月8日,记者走进杏元村草莓大棚,一串串“丹东99”(又名红颜)草莓已经成熟,散发出淡淡草莓香。老板杨永智介绍说,这个品种的草莓颜色通红、甜美多汁、莓味浓郁,每日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草莓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可观。

  目前,哈拉直沟乡正深入挖掘村集体经济品牌内涵,接续丰富草莓、樱桃、菊花花卉等大棚基地采摘形式,进一步提升市场知晓率和品牌影响力,带动更多农民增收,为村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藏仁尚介绍,通过“抱团取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突破地域、人才、资源等限制发展的壁垒,帮助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在强农惠农富农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市场的“菜篮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记者 陈俊 通讯员 刘贵发)

【纠错】 【责任编辑:鱼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