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1月22日电(记者柳泽兴)立足新时代法律监督职能,聚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22日,青海省人民检察院联合青海省司法厅、青海省教育厅、共青团青海省委、青海省妇女联合会发布七件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案例涉及交通安全、控辍保学、娱乐场所违规接待和招录未成年人等领域。
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孙文胜表示,近年来,青海检察机关立足青海省情和检察工作实际,出台多个文件对未成年人保护检察行政公益诉讼、民事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流程进行明晰、细化,下发全省执行,规范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案件办理,2023年青海检察机关共办理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84件,较2022年增长140.2%。
图为发布会现场。(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柳泽兴 摄)
发布会上,青海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党春艳介绍了七件典型案例。立足检察公益诉讼职能,青海检察机关围绕督促治理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督促整治玩具市场产品安全隐患、促推强制报告制度落实等方面全力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社会反应强烈的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难点和痛点问题。
据了解,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成立了省市两级“未爱·守心”未检专业化办案团队,采取条线培训、带案下沉等方式强化对下指导,还积极构建了以大数据法律监督为核心的数字未检模式,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智能研判,建立26个数字检察监督模型。
此外,青海检察机关不断强化线索发现与重点治理融合、强化个案监督与长效治理融合、强化监督方向与社会热点的融合,构建依次磋商、制发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的办案模式,实现了“个案治标”向“源头治本”转变。
下一步,青海检察机关将继续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优势,能动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能,以“我管”促“都管”,凝共识聚合力,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履职尽责,更好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