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胸闷、心慌……这种高原反应对于来自江苏的8名老师来说,是到海南州工作首要克服的“难题”。
2022年7月,海南州高级中学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在受援学校海南州高级中学开展教育教研工作,在立德树人的同时,也在为当地培育出“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努力实现着自己的职业价值。
他们来自江苏常州武进高级中学,该校是2022年首批国家“组团式”帮扶团队派出牵头学校,派出了一名副校长、一名中层干部、一名普通教师。此外,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常州市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和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等三个单位还派出了5名援青教师。
画面一:“电动”夫妻的教书日常
在这里待久了,来自江苏盐城的援青语文教师郝干伟的外表跟当地人越来越像,颧骨的皮肤开始微微泛红。
“坐稳了,这就出发了。”冬日的恰卜恰,寒冷干燥。每天早上五点,郝干伟和妻子徐红芬准时出门,骑上“小电动”奔向学校。被问及怎么会出现“高原红”,郝干伟说这是每天早上骑车风吹的。
当人们都在熟睡的时候,夫妻二人已经骑着“小电动”奔走在恰卜恰的大街上。他们需要在学生早自习开始前赶到教室。
初上高原,第一要务就是融入。夫妻二人坚持每天早上、中午提前到校。“因为我们想快速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让他们从心里接受我们。”郝干伟告诉记者。学生们的作业都是当天就完成批改,对于有疑问的同学也是及时解答,这样的默默付出,让学生们看在眼里,更记在了心中。“《将进酒》中的‘欢’和‘愁’字可以辩证分析出作者的情感,谁知道?”话音未落,学生们纷纷举手示意。“我知道,欢是表象,是推杯换盏片刻的欢愉,愁才是内核,是刻骨铭心长久的伤痛……”“非常好,请坐。”
现在,郝老师的语文课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情景设置加互动任务,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他们之间的“默契”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
画面二:我要学方言
“我来之前的诊断是甲状腺结节三级。”“现在呢?”“五级。”
初次见到援青生物教师王景花时,她“浑厚”的嗓音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作为一名正高级职称的优秀教师,王景华的结节竟然是因为听不懂当地方言着急上火引起的。“我要学青海方言。”王景花回忆刚刚开始带班时发生的一些趣事。本就在工作中雷厉风行的她不允许自己被这样的“困难”打倒。“现在的王老师已经‘入门’了,很多方言都能听得懂。”学生秦双容告诉记者。
秦双容是王景花班里的贫困生,王景花了解到情况后,每个月都会自掏腰包给她买学习用品和日常用品。作为生物班主任,她不允许她任何一位学生掉队,就像她不允许自己学不会方言一样。
“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的支教期快满了,等我回去,还会继续帮助她”。王景花说。
画面三:戴眼镜的“生活管理员”
“你来讲,你相信自己,你肯定行。”
“来大家鼓掌,鼓励一下。”
这是援青地理老师蒋卫兴课上的“口头禅”。正是他这样突如其来的“角色互换”,让学生们在地理课上从来不敢打瞌睡。
见到蒋卫兴时,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斯文。干净利落的短发配上透明的眼镜,然而在学生口中,蒋老师又是风趣幽默的“大哥哥”。
蒋卫兴曾获得过扬州大学心理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来到学校当上了学生生活处副主任,在作为地理老师的同时,又是学校生活处的“管理员”。
如何在上好课的基础上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蒋卫兴在工作中乐此不疲。“管理就是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管理的全部努力就是激发每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蒋卫兴说。学校是一个庞杂的系统,面对的是有待发展的、个性差异明显的个体,在学校管理中只有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为此,海南州高级中学自上而下实施了学校管理年级化、年级管理班级化、班级管理小组化的管理模式。
形成了分为职业体验类、社会服务类、考察探究类、设计制作类等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架构。设立学习星、卫生星、纪律星、体育星、诚信文明星的五星小组,以月为单位进行考核,对小组成员逐日记录,每周评价,以月汇总,保证了评价的准确性与可信度,促使小组成员时时日日规范自己。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对蒋卫兴来说,教书育人所带来的成就感让他充满干劲,这股子干劲儿可以让他做得更多、更好……
新闻链接
他们,情注高原育雏鹰
一堂示范课、一场现场教学、一次帮教服务……虽然他们有时候会感到愧对家人,但在这里的工作生活,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教育援青事业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事业,教育援青经历是人生值得、未来可期的经历,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做好教育援青工作,将是他们不懈的追求。
近年来,我州立足海南教育实际,深化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拓展教育对口支援新途径,坚持就地均衡提升和内地办班提质“两条腿走路”,持续拓展异地办班规模,建立“省内+省外”“校长+教师”的组团式支教模式,引进江苏和省内有关学校教师组成的支教团队2个,其中引进江苏教师12名、省内教师10名。持续开展研究生支教活动,引进支教研究生147名。实施江苏名师进海南计划,先后29名专家名师开展进青送教活动,开展短期支教、培训等工作,全州受培训教师330余人次……
从江苏到海南州,一批批援青教育团队在高原大地上挥洒自己的教育热忱,续写着支教帮扶的梦想,也为海南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记者:高岳 俄日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