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政务

西宁大通:做足“土地文章” 保障“米袋子”“菜篮子”

2022-07-25 16:14:11
责任编辑:潘彬彬 |  作者:大通宣

    本网综合消息:大通县大力推进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工作,科学部署,严密落实,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两条底线,把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作为全县推进乡村振兴“八大行动”稳粮保供的首要任务,形成由县委农办牵头抓总、县级包联领导督促指导、县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协调、各乡镇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制定《大通县2022年农牧业生产指导性计划》《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耕种复种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和《关于开展全县防止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耕种复种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指导、督促和检查工作的通知》,作出今年5月底撂荒地“全面清零”、3年内全面完成耕地“非粮化”整治的“442”部署(即:确保今年5月底,全县撂荒地全面完成耕种复种;确保3年内全面完成耕地“非粮化”存量问题整治,其中2022年整治完成40%,2023年整治完成40%,2024年整治完成20%)。各乡镇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作战督战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日报告、周督察、月调度”制度,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政策宣传培训,同农户签订承诺书;同时,派出指导组9个,有力有效督促、指导和推进各乡镇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工作的落实落地。

    持续强化监督管理,妥善处置存量问题。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持续加强督促和指导,乡(镇)、村干部紧密协作,按照“逐户逐块”排查的要求,对耕地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村级建立清单,乡镇建立台账,县级汇总形成总账。按照“边排查、边整治”的要求,各乡(镇)、村积极动员群众自愿腾退,制定整治计划,根据整治情况,对照台账逐一“消号”。全县排查出撂荒地5364.14亩,涉及15个乡镇,已于5月30日前全面完成了撂荒地耕种复种。全县排查出“非粮化”耕地33229.1亩,涉及19个乡镇,按照“非粮化”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精准施策,科学合理制定整治计划,稳妥有序推动问题整治,依法依规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已整治完成4633.42亩,腾退的耕地已全部完成种植。目前,各乡镇正在积极督促“非粮化”耕地内的苗木腾退、圈地养殖出栏后的恢复耕种以及中藏药材收获后退还耕地等,年内可整改完成13300亩以上,能够达到总任务量的40%。

    坚决守住“两条底线”,稳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坚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强科技、提单产、稳面积,打造全省优质粮油生产基地。2022年全县计划播种农作物71.96万亩,已完成播种70.88万亩。全县各类温室3719栋,生产设施蔬菜1.49万亩,蔬菜设施化率达47%,年产量可达5.34万吨;培育露地蔬菜种植新型经营主体112家,生产露地蔬菜8.92万亩,年产可达22.53万吨,建设千亩以上集中连片露地蔬菜种植基地4个,累计面积达10000亩。

来源: 大通县委宣传部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6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