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政务

西宁市城西区:殷殷嘱托犹在耳 矢志不渝再出发

2022-06-13 16:16:29
责任编辑:潘彬彬 |  作者:城西宣

    本网综合网消息:又是一年六月天,西宁大地草木葱茏、生机勃发。

    一年来,西宁市城西区的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各项事业取得了积极进展。

    今年6月,让我们记录发展时序的年轮,定格灿烂幸福的笑脸,书写描绘新时代西宁市城西区改革发展的新画卷。

稳中求进实现新突破

    【经济成绩单】2021年底,城西区地区生产总值达404.9亿元,成为全省唯一突破400亿的县区;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4.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一年来,城西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高地,出台《城西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城西区关于支持引导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与京东科技、重庆大龙网等平台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京东(青海)数字经济产业园”落户西区。力盟、唐道637相继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区,时代盛华、喜欢里·花园街等商业综合体克服疫情影响隆重开业,具有西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成功举办环湖赛、特色美食节、FIRST青年电影节等11项大型文体赛事活动,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813.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1亿元。全面推进普惠金融示范区创建,持续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与中国人民银行达成协议,启动“甘霖工程”, 银行、小贷、担保、保险等30余家金融机构成功入驻“甘霖”融资平台,注册小微企业1186家,首批放贷融资61笔,授信金额达2128万元,全面推进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花园城区交出新答卷

    【生态成绩单】去年以来,城西区超额完成3万亩国土绿化任务,新建24处精品“口袋公园”,完成城区绿化面积2296.7亩,建成82个幸福庭院,完成8条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空气优良率保持全市前列,在296个小区设立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城区绿色面积持续扩大。

    城西区积极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出台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落实措施,完成火烧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作,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城区建设,全面推行三级林长制,森林覆盖率长期稳居全省前列。全面推进花园城区建设,通过建设精品“口袋”公园、花坛景点,让市民实现出门见绿、推窗赏花的生活。全面推进庭院绿化提档升级,先后在98个小区推进建设幸福庭院项目。在全市率先推行“河湖长+检察长”联动机制模式,湟水河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无废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在全省率先启动“宁静城区”建设,积极推进“测管协同”新举措,全方位落实抑尘措施,空气优良率始终保持全市前列。推动实施全市首个生活垃圾分拣中心,持续扩大强制干湿垃圾分离试点范围,安装垃圾分类智能回收设备300台,强制干湿分离垃圾回收率达40%,垃圾分类工作进入纵深推进阶段,绿色已然成为西区最靓的本色、最大的底色。

小财政保障好大民生

    【民生成绩单】2021年,西宁市城西区投资6.27亿元,实施重点民生实事项目6类30项,民生支出均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就业创业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33.8%,幼儿普惠园覆盖率达到100%。爱老幸福食堂、农村互助幸福院等惠及4.6万名老年群众……

    这一年来,城西区紧紧围绕打造高品质生活标杆,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推进创业就业提质增效,发放就业创业奖补资金7455.17万元,稳岗返还资金3181.44万元。建成全省首个虚拟养老院,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达到730张。制定出台爱老幸福食堂扩面提质增效措施,1112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到配餐服务,就餐人数突破1.4万人。率先推行“物质+服务”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发放各类补贴8221万元,优抚资金2504万元。试点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租赁”服务,2000名残疾人享受免费租赁。建成全市首个四星级“退役军人之家”,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西区静态管理及从严管控期间,设立专门救助平台,协调解决群众各类急需问题3387件。率先启动“15分钟核酸采样圈”建设,设置核酸采样小屋61个,流动采样车8辆,通海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全面开展“双减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改革,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清零”。完成五四小学综合教学楼重建工作,文逸小学、文苑小学和幼儿园即将建成投用,大班额占比降至2%。科教大厦、五峰书院城市书房、区体育中心等实行公司化运作,城西区体育公园建成投用,8所学校体育场对外开放,获评全国首批县域足球示范区。

“石榴籽家园”实现新进步

    【民族团结成绩单】城西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城区。这一年来,各民族不断汇聚共同团结进步的正能量,营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城西区,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脚步坚定,广大少数民族紧紧围绕在党和政府周围,正在不断向人心凝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战略目标迈进。

    这一年来,城西区持续巩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区成果,以文亭巷社区为样板,分别在学校、企业、社区、居住小区开展“石榴籽党支部”建设,投入500万元,在全省率先打造“石榴籽家园”10个,为各族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困难救助等便民服务,搭建了进城务工人员服务平台。

共建共治共享实现新提升

    【基层治理成绩单】深化“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模式,开通线上依托“移动微法院”等平台拓宽纠纷化解渠道,启动“雪亮工程”升级版建设,深化“智慧+”治理模式,探索创新“码上办”“智慧平安工作站”“无人律所”等智慧治理手段,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这一年来,城西区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探索打造“4+”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八个一”项目落地生根。切实发挥“红袖标”联防联控作用,不断完善“网格+警格”联动机制。推动扫黑除恶常治长效,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西区化,健全矛盾纠纷多元排查化解机制,线下积极推动“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4”联合办公机制等特色调解模式,强化纠纷源头化解,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投入568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区级反电信诈骗中心,严厉打击电信诈骗行为,有效保住群众的“钱袋子”,防范电信诈骗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强化公安大数据应用指挥中心、智慧安防小区应用,进一步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

    【全面从严治党成绩单】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完成承诺践诺819条,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开展新一届区委第一轮政治巡察,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向全区200余个党组织开展廉政责任“三级”谈话机制,构建横向覆盖、纵向深入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

    这一年来,城西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领袖思想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总钥匙”“指南针”,一以贯之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圆满完成区镇两级换届选举工作,胜利召开区第十五次党代会。通过引入“花儿”党史、推出“红色抖音”、组建“红色讲师团”等多形式、多载体学习方式,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并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于学习教育全过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2件,完成“微实事”1564件。扎实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初步建立共同实施、一体推进、闭环互促的党建品牌创建机制,依托各级各类党建综合服务中心(站),同步推进“15分钟党建服务圈” 和“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打造“一厅三室”,实现“七个有”标准。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注重从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和选拔干部,占比达新提任干部的47%,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建立区委常委联系政治生态评价工作机制,制定暂行办法和指标体系,对10家被评价单位开展摸底排查。聚焦“六稳”“六保”、疫情防控、生态环保等中央和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开展精准监督,成立3个作风巡查小组,围绕担当作为、营商环境、为民服务等方面开展作风巡查,扎实做好全区“十佳”“十差”单位评选工作,持续营造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强大气场。

来源: 西宁晚报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3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