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频道 国社@青海 本网原创 要闻 人事 廉政 政务 富媒体 光影青海
政务

黄南州同仁市:聚焦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纵观同仁五年变化

2022-05-26 15:51:10 | 来源: 同仁市委宣传部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同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经受考验、负重前行的五年,是抢抓机遇、富有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关心支持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动“一优两高”、“三区建设”落地同仁,按照“以农牧为基础、生态为根本、文化为核心、民生为主线、城镇化为统领”的既定思路,乘风破浪、砥砺奋进,实现了“撤县设市”的华丽转变,州对县考核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班子,2018、2020年被评为全省绩效考核优秀县。

    五年来,同仁冲拳护绿、铁腕治污,沁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生态底色。牢牢扛起生态保护“国之大者”,探索出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办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办法,构建全链条生态责任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各项生态工程,完成国土绿化任务59.6万亩,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控320.7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4.62%提高到35.37%,林木绿化率达39.8%,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96.3%,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综合指数2.6,境内主要流域监测的2个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II类水质标准,水功能区达标率为100%,构筑起绿化面积更广、物种丰度更高、抗灾修复更强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实施扎毛水库上游水环境综合治理、曲麻沟水环境整治、尕让河赛加河水环境整治、夏卜浪铅锌矿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加吾采矿点废弃渣处置等,高质量完成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问题整改销号,环评执行率达到100%,“三同时”执行率达到98%以上。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城镇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85%,吾屯下庄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隆务镇荣获“省级森林城镇”,扎毛乡卡苏乎村等5个村被评为全省第一批清洁村庄,入选“2020年中国百佳富氧县市”榜单。

    五年来,同仁积蓄动能、稳中求进,铺开“木欣欣以向荣”的繁荣画卷。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稳增长、调结构、提动能,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0.26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6.3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02亿元,社会销售品零售额10.15亿元,较2017年分别增长38.49%、44.32%、52.9%、208.51%。全体居民人均收入22060元,较2017年增加6291元,增长39.89%,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41.96%,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28.93%。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成功实现撤县设市,顺利纳入兰西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部省共建高原美丽城镇试点,全力推动城北新区建设,综合管廊一期全面完成,西成铁路同仁段、文化广场、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项目进展顺利,13条路网骨架基本成型,高铁新区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加速重大水利和交通工程建设步伐,浪加水库、扎毛水库灌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395公里,其中国道2条、省道2条、县道7条、城区道路15条,乡村道路188条,全长1019.24公里。不断推动旧城区改造,实施道路环境整治、住房改造、供暖供水、绿化亮化等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39个(2807户)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生态宜居老城旧貌换新颜。

    五年来,同仁脱贫致富、改善民生,勾勒“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的安康景象。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31亿元,累计实施产业项目199个,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4466.6万元,认定就业扶贫基地4家、扶贫车间20个,5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岗就业,全市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092户1338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扎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1400户,完成48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瓜什则小集镇建设、5个乡村振兴试点村、8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和27个传统村落保护项目有序推进。真情办好民生福祉,不断优化教育布局,改善教学设施硬基础,建强师资力量软实力,学前教育走出了新模式、迈出了新步伐;不断深化“健康同仁”,组建市级医疗卫生集团,解决了无县级公立医院的历史难题;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养老、医疗、救助提标扩面,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牢牢兜住了民生“保障网”。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压茬推进并基本完成省州承接改革任务279项,各领域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探索出群团协同化、精神扶贫、督考一体化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做法和改革品牌。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同仁市主城区静态管理实战演练”,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基本底线。

    五年来,同仁转型提档、激发活力,耕耘“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夙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转变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1.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5万亩,油料作物2.6万亩,蔬菜作物0.2万亩,其他作物2.8万亩,2021年粮食产量1.6万吨,较2017年增长9.58%。“菜篮子”产品数量充足,产量达0.36万吨,品种达10余种;各类牲畜存栏39万头(只)、出栏18万头(只),肉类产量0.6万吨,奶类产量1.2万吨,全市农副产品产量稳中有增。严守11万亩耕地红线和10.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排查“撂荒地”面积11541.91亩,完成整治8202.22亩,复垦复种率71%,摸排耕地非粮化面积1.074万亩,完成整治5347.5亩。大力培植特色产业,打造黄果梨、中藏药材“两个万亩”特色种植基地,黄果梨、蕨麻、豌豆等5种农产品荣获“国字号”地理标志称号。以创建生态有机畜牧业示范区为契机,在16个牧业村稳步推广“拉格日”模式。深入开展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瓜什则乡吉祥牧家牦牛养殖合作社、绿源牦牛养殖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示范社,引进农牧业龙头企业高原之宝并建成运行,畜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全力推进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和清产核资,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被评为“优秀”等次。

    五年来,同仁依托禀赋、丰富内涵,扶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文旅风尚。以创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深入挖掘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坚决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设立非遗购物节暨“百年白艺·匠心传承”非遗项目展示区30个,全市现有非遗传习中心6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名,省级34名,州级193名,市级316名。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建成热贡文化园区会展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建成东干木旅游示范村和自驾车营地等文旅项目,完成8个村“六月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乡村旅游接待点33家,新上报审批11家乡村旅游接待点,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保安镇花儿沟和东干木乡村旅游景区被认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强力推进唐卡艺术小镇,注册“唐卡艺术之都”商标,启动“唐卡区块链”建设,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全方位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在天津、上海等地开设多场“西域胜境·神韵黄南”“大美青海·神韵黄南”文化旅游资源专场推介会,精心举办首届民俗文化旅游节、热贡美食节等活动,创造“最多人同时画唐卡”“最大规模的唐卡展示”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同仁在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节目中绽放光彩。2021年全市旅游总人次335.6万人次,文化旅游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2600人,文化产业收入10.1223亿元,较2017年增长235.4%。

    五年来,同仁从严治党、标本兼治,打造“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干部队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管党责任具体化、作风建设常态化、阵地建设标准化、党建创新项目化、党群共建协同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打造坚强有力战斗堡垒。巩固“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成果,丰富“一核三治”“抓乡促村”党建品牌,持续用力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强化规范运转、推动管理,推动基层党建从要素建设向功能建设转变。以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出台中小学党的建设实施方案,实行校园文化“建设指南”等,全面启动市二民中、曲库乎中心寄宿制小学党建示范点建设。探索创新“两新”组织建设,在热贡路社区创建全州全市“爱心厨房”“两新·红色驿站”党建示范点,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狠抓政治监督,顺利完成十四届县委巡察全覆盖工作任务,高质量启动一届市委首轮巡察,推进“四项监督”落地落实,深层次开展乡村振兴、粮食购销等重点领域专项监督,切实维护全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肃执纪问责,对各类腐败问题、腐败分子保持高压态势,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参与赌博、酒驾醉驾等专项整治,严厉查处了一批涉贪涉腐的不合格干部。创新督查考核,建立健全督考一体工作机制,创新实施“督考促问用”一体联动,全面推出“同仁督考”信息平台和手机APP,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例会+学习”“例会+周报”“例会+通报”等制度,形成大抓落实的鲜明导向。

[责任编辑: 潘彬彬 ]
光影青海
01007019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86152